刷新世界纪录?中国量子通信又获新突破,领跑世界,将开启量子通讯时代。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近年来,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量子通信团队在该领域相继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的大门,为我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感谢中国!你们唤醒了许多国家,让我们意识到发展量子通信的价值。”今天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的2018年国际量子密码会议在上海开幕,一名德国科学家在会上如是说。这是国际量子密码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来自中、美、德、奥、英、法、日等国的500余位专家参会,探讨量子保密通信的发展趋势。中科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透露,奥、意、俄、日、加等国的科研机构正在或试图与我国合作,包括联合制订量子通信产业的国际标准。

经典通信的信号只有0和1,发生窃听时,这两种信号不会被扰动。量子通信与之不同,不但有信号0和1,还拥有0+1、0-1等量子叠加态。根据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及其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单光子信号一旦被窃听,量子叠加态就会受到扰动,有可能“塌缩”成另一个量子态,使通信双方能立即察觉。这意味着,量子通信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的安全隐患,能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的无条件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前期战略性布局下,我国科研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用化城域量子通信技术已成熟,初步建成了由量子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构成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今天上午,美国科学家、量子密码理论创始人之一查尔斯·本内特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量子科技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2018年国际量子密码会议“花落”中国可谓顺理成章。

正如与会科学家所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突破“唤醒”了世界。今年6月,美国众议院科学、太空和技术委员会通过《国家量子计划法案》,提出白宫应在未来10年内实施“国家量子行动计划”。欧盟、日本政府近期也发布了包括发射量子卫星在内的量子科技行动计划。

对此,潘建伟表示:“我们会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去年以来,中科大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与奥地利科学院安东·塞林格研究组合作,利用“墨子号”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实现了长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今年下半年,我国科研团队将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该校执教。此外,与日本、加拿大的合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所有国际合作项目中,俄罗斯的欧亚量子通信干线计划最为宏伟,因为俄罗斯幅员辽阔,我国已实现的数千公里量子密钥分发大有用武之地。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量子通信的商业应用面临两大瓶颈:一是成本较高,二是缺乏国际标准。对于第二个瓶颈,各国专家将在为期一周的2018年国际量子密码会议上进行商讨,争取早日着手制订相关国际标准。如何降低成本?一方面需要技术进步,另一方面需要扩大用户规模。值得关注的是,BAT(百度、阿里、腾讯)都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内大企业涉足量子通信,有利于快速做大这一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