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刚披露的上市银行2019年年报可以看出,各家银行在2019年已经增加了“金融科技”的投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无接触银行”概念走俏,更加速了银行数字化进程。

不仅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也增加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业内人士认为,与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可以另辟蹊径,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助其推进数字化转型。如3月29日公布了业绩报的长沙银行,在2019年就与阿里云、腾讯云、平安金融壹账通、华为战略合作,推动科技转型;同时,截至2019年末,该行科技人员(含外包)较2018年末增长36.22%。

科技投入占营收的2.76%完成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调整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已经公布的上市银行业绩报显示,各家机构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日益增多。

如中国银行在年报中指出,2019年,全行信息科技投入为116.54亿元,同比增长15.15%。2019年中行信息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为2.11%;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还在年报中表示,将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3%左右投入到信息科技领域,同时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到2023年底实现全行科技队伍翻两番。

业内人士认为,与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可以另辟蹊径,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助其推进数字化转型。如长沙银行党委副书记、董事、行长赵小中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道,2019年该行与阿里云、腾讯云、平安金融壹账通、华为战略合作,推进金融科技和业务的融合,极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内,长沙银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76%,科技人员(含外包)较2018年末增长36.22%。”长沙银行首席信息官李兴双在该行业绩报发布会上透露道。

2019年,被长沙银行称为是“数据驱动年”,全行加快了从“应用启动”向“数字驱动”的动能转换,逐步实现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同时,长沙银行出台了大数据建设三年规划,成立数据创新实验室和数据社区,构建数据平台,提升数据赋能;网点智能化改造提速,智能设备迭代升级,金融科技广泛深入应用,平均离柜率持续提升;上线开放银行平台,实现19个服务的标准化输出,推动15个外部客户对接和8家业务应用落地;探索组织模式和文化变革,加快部落制和敏捷转型,完成6大部落、近千人规模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调整,大幅提升系统开发、数据分析和产品创新效能。

科技拉动零售转型 零售客户资产较2018年末增长28.91%

“长尾客群的拓展需要金融科技的赋能。”李兴双在长沙银行业绩报发布会上如是说。长沙银行在其业绩报上披露道,2019年,该行坚持科技引领,构建起“线上+线下”“客户+账户”“数据+生态”“体验+口碑”的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推动零售业务转型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长沙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1822.38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28.91%;个人存款余额1350.37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31.30%;个人活期存款余额598.57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25.00%;个人贷款余额1020.00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43.24%。

零售业务规模扩张的背后,是零售客群的不断壮大。据悉,该行通过工资代发、智慧项目、社保、医保、养保等为主的批量获客模式,实现客户群的持续壮大。截至2019年末,长沙银行的零售客户数达1325.96万户,较2018年末增长22.23%。其中,财富客户52.72万户,较2018年末增长26.98%;个人e钱庄APP月活跃用户数(MAU)112.84万人,较2018年末增长59.87%。

在零售业务的拉动下,2019年,长沙银行资产总额为6019.98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4.31%;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2603.23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27.36%;吸收存款本金总额3871.78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3.47%。

在盈利方面,2019年,长沙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80亿元,同比增长13.43%;实现营业收入170.17亿元,同比增长22.07%;其中,长沙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47.39 亿元,同比增长98.23%;实现利息净收入122.78亿元,同比增长6.30%,占营业收入的72.15%。

在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19年末,长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2%,较2018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79.98%,较2018年末上升4.58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16%、10.76%和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