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国人众志成城、社会各界积极奉献、奋力抗疫。 于此同时广大的设计人也在行动,他们参与建筑设计,助力一线打造最强救助阵地;设计海报,倡导防疫加油打气;设计改良产品,补强防护、完善工具,设计人用智慧与创意,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用设计改变生活、用创意改变世界,这是设计人一直在践行理念。乐居北京《云端会客厅》联合北京设计学会邀请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设计大推手宋慰祖,北京设计学会会长、中央美院教授、博导许平,北京设计学会监事长、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 清华美院副院长、教授赵超,中国医药健康CDMO联盟副理事长、博得互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红, 盛开互动CEO、博士曾祥永,赛佳图工业设计CEO石刚多位设计界翘楚,探讨疫情之下,设计界如何用设计为抗疫做贡献,如何通过设计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 。
以下是盛开互动CEO、博士曾祥永对话实录:
曾祥永:我本人是学理工出身的,公司的业务也主要是做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案,所以我为大家分享一下科技抗疫的典型案例,以及我们公司在疫情期间研发推出来的一些新的产品服务。
关于科技抗疫,首先跟大家分享两个新意。一个是中关村从2月3号开始先后征集发布了三批抗击疫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清单,涉及到中关村有200多家企业的370多项相关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包括了体温监测与筛查,消毒、杀菌与净化等等18个领域。另外是科技部从3月2号开始,也公开征集了2000多项防控的技术和产品,也发布了283项,目前无论是中关村还是科技部都在征集,另外也在各地开展推广应用。
接下来我就举几个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和出行都已经接触到的几个科技防疫的产品。
第一个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低温筛查和监测,目前我们在车站、医院、商场、机关、写字楼等等这些地方都很常见,发热和交叉感染是新冠的主要特征,有什么对应的技术呢?技术人员从原来应用在工业领域当中的红外热成像,原来是主要应用于工业的电力线路的巡检、消防、火场的监测、公安刑侦以及是军事目标的检测和定位,但因为抗疫的需要,热成像就被设计出来了新的用途,通过跟AI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在人流密集场所进行快速的体温监测和发热筛查。
第二个就是大数据的行程卡和健康码。我们现在每天无论是进出小区、写字楼,还是看病就医、预约办事,都离不开行程卡和健康码,原理是利用手机定位和大数据,精准给出每个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比如14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你去过哪些城市、去过哪些地方,我想在疫后出行卡和健康码可能还会进一步使用,当然它的用途可能会发生改变。
我们在抗疫期间还见证了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包括物流的机器人、消杀机器人,在医院里面送餐送药的机器人,我们在新闻媒体上都看到类似的报道。还有一块是我们今天开会这种线上的协同办公,还包括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甚至远程会诊等等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像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生物基因在这次抗疫当中都在各自领域产生相应的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疫情之后,不论是疫情防控、社会治理,我相信都会有更好的应用。
接下来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在疫情期间所做的工作:
第一是我们在原来基于人脸识别的智慧园区、智慧校园的通勤系统上增加了AI测温的应用,形成了一个集通勤和测温一体化的系统。我们有几种形式,一种形式是通过小设备同时进行人脸识别,也能对他进行体温的测量,这个设备可以对人进行戴口罩的人脸识别,甚至不戴口罩也可以做相应的提醒。还有一种形式是大屏幕的一体化的系统,它的优点是能够对多人进行同时的人脸识别+测温,它适合于人流密集度更高的应用场景。
这样一个小的设备会放在我们接下来的学校、社区,甚至是一些园区、器械单位里边,用于人员的身份识别,同时又做了体温测量。现在有一些社区在小区门口很多还是用的传统的额温枪来测,实际上对人员的身份确认还是要靠发一个纸质的出门条和出门卡,是认卡不认人的,这里面也是有很多安全的风险和漏洞。而利用这种把身份识别跟体温测量,人温绑定的方式,就更能解决效率上的提升和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第二种方式是在现在已经广泛在很多写字楼应用的对于人员的身份识别和体温同步的测量,这些数据都会进入到后台进行数据的统计和管理。
另外一块,我们基于之前的一款智能办会的产品,针对疫情需要也做了一些升级。原来这个工具是应用于会议的线上邀约、会场的智能签到和会后的智能统计、管理,是一个会议的小工具,CRM工具。因为疫情的需要,涉及到人员身份的识别和体温登记,原来都是靠纸质登记、靠出示身份证,而我们在这个工具之上快速打造出简易式的人员身份识别和体温登记系统。比如返工和返学的人员,首先是线上登记,然后当他到达的时候,可以用额温枪进行测温,测的温度和这个人的身份信息可以快速融合到一起。保安人员通过一个手机和PAD对于人员身份进行识别,这个体温枪测的数据会实时同步到软件上面,这样这个人以及体温数据也是能够被记录下来,也是一种快捷、非接触的方式。
这就是我们在疫情期间,为了响应疫情的需要,我们团队及时的来进行产品的开发。当然第一步我们是针对需要来进行设计的构思,才有了后面的这两款产品,一个是简易的方案,一个是专业的针对不同人流量规模的方案。
总结一下这个方案,它从信息的采集到分级的授权,再到智慧的门禁和测温,能够实现人员的管理、体温的监测、访客的管理、场地的管理,甚至是结合一些办公区域还可以实现考勤、巡防,能够对社区的人群进行统计分析,也能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台也是有相应的管理软件,对于我们普通的用户我们可以利用小程序或者web软件能够来查询自己的通行权限。
刚才也提到中关村发布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清单,我们盛开互动的产品也是入选了清单,目前已经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国家天文台,包括烟台和海口等地区,还有很多学校等等开始实际应用。
最后我想在接下来的新基建以及疫后的社会治理、升级方面,科技的创新、设计的创新,以及科技和设计的融合创新,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